第二百零七章 为理想而奋斗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
哥哥小说网 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> 第二百零七章 为理想而奋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零七章 为理想而奋斗

 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二百零七章为理想而奋斗赵骏对灾民们的承诺,如瘟疫一般发散了出去,也让荆湖南路转运使王遥苦不堪言。

  因为两税法制度下,他今年要筹集足够的粮食送到真州去。

  田税在夏季的五月初一日以及秋季九月初一日收,纳毕时间一个是两个半月,一个是三个半月。

  这也就意味着湖南的田税是在七月底差不多收完,只是碍于突如其来的暴雨,才刚刚出发到岳州就被洪水阻隔,现在还在岳州转运仓库里。

  赵骏大手一挥,立即让人去岳州把粮食重新运回来,用来救济灾民。

  那他今年的政绩就算是完蛋了,以后升迁无望啊。

  但显然胳膊拗不过大腿,他也无能为力。

  不过王遥没多久就想通了。

  如今政制院掌权,知院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政绩这种东西,还不是知院一句话的事情?

  把今年的夏粮收齐了交到朝廷是政绩,可突然暴雨来了,洪水涨了,把粮食救济灾民,那不也是另外一种程度上的政绩吗?

  只要灾民一个不饿死,只要来年土地还能丰收,那么功劳簿上,知院大人总归是要给他记上一笔。

  所以在短暂地纠结之后,王遥也是迅速改变了立场,坚定支持赵骏的决定。

  赵骏这边挪用赋税则毫无负担。

  因为宋朝的赋税以两税、商税、盐酒课、茶税、免役钱等为主,其中两税虽然占了一定比例,但比重已经越来越低。

  从赵匡胤赵光义时代占比百分之七十,到赵祯赵顼时代,占比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十。

  像荆湖南路在赵祯时期一次夏税运粮大概只有六十万石左右,按照汴梁常年维持在二到四百文一石的稻米、麦子价格,取平均值三百文,约值二十三万贯。

  一年下来,荆湖南路要交的农业税不到五十万贯。

  仁宗朝北宋有十八个路,除了淮南东路、淮南西路、江南东路、江南西路、两浙路这几个产粮大省每年的农业赋税都超过百万贯,每路都会运两三百万石去开封以外,其余诸路基本都是几十万贯。

  总计来说,光农业税,全国各路加起来一年到头也就那么一千多万贯的水平,还不如赵骏这几年到处抄家帮赵祯赚的钱多。

  因此挪用的这点赋税本身就不会对朝廷那边造成太大影响。

  这些日子赵骏除了在长沙巡视以外,也前往其余灾区,他以前虽然在淮南去过灾区,但毕竟那时候的灾区已经经过三年恢复,情况已经改善了许多。

  但如今亲眼经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。

  能想象到一个村子有大半人家都死绝,家家户户挂着素縞的惨状吗?

  能想象到其它县城里,浑身脏乱穿着破烂衣裳,把女儿放在篮子里,挑到县城大街上,头上插一根稻草卖的吗?

  能想象到脏兮兮的泥水中,一个老人爬在地上捡起一根富人丢下来的骨头啃的样子吗?

  地主和富户们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,他们身边有奴仆跟随,有那种人力竿轿抬着,肆意在街上扫视着每一个卖儿卖女的穷人,如同在看一件件货物。

  严格来说,除了长沙和临湘灾情比较严重以外,其余各县已经算好的。

  但别的县可没有陈希亮提前预警,即便大范围灾情还算好,可也有不少沿河的村子损失惨重。

  可能半夜还在睡着觉,忽然沿岸决堤,整个村子都淹没在了潮水里。

  剩余的人想要活下去,就只能把一切能卖掉的东西卖掉,换取一个活命的机会。

  赵骏见到这个状况,真的是整夜整夜睡不着。

  对于他这样的现代人来说,虽然能够从史书里窥见一丝端倪,如“淮南大旱,人相食”“岁大饥,易子而食”之类的话。

  但史书里的轻描淡写,又怎么比得上现实见到的残酷?

  所以眼前的这一切带给他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。

  就如同当年上大学时,看的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,年轻时候的伟人冒雨穿过街巷,看到的所见所闻一样。

  从电视剧里见到就已经很震撼,何况亲眼所见?

  为此赵骏多次奔波于诸县,嘱咐地方路司、州府、县令以及其余诸多官吏,严格要求他们的赈灾行动,务必要保证灾民的善后治理。

  事实上暂时截取湖南农业赋税养着灾民并不难,难的是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。

  因而赵骏这段时间,一直在督促地方官府,清理农田,征召地方厢军,雇佣青壮民力,将沿河两岸的堤坝重新进行修缮,将被淤泥和洪水掩埋的田土再次清理出来。

  百姓的田地如数奉还,豪绅的田地则要求这些豪绅付清理费用,至于更多没有田地,只能给富户地主打工的佃户,官府会帮助他们重新开垦田土。

  洪水过后勉强算是有个好处的地方在于,大水把大量的淤泥给冲到了岸上,导致两岸平原地区到处都是泥沙,虽然很多沙子不能种粮食,但淤泥里蕴含丰富的氮磷钾,有益于粮食的生长。

  所以以前很多贫瘠不能开垦的田土,堆砌淤泥之后也能勉强种植,实在不行赵骏也让地方官府帮忙开挖山地,引水渠灌溉。

  这些政策肯定是好政策,但反对者如云。

  一来这样需要的人力物力很多,绝不是说拍脑袋认为这是好政策就能实施。比如开挖山地,开垦新土,引水渠灌溉,需要的青壮劳力至少得数万,需要的钱也非常多。

  二来那些地主豪绅们可不干,凭什么帮泥腿子开垦田地免费,帮他们清理就要钱?

  地主豪绅就不是大宋百姓了?

  在这种反对声音当中,赵骏也不能一意孤行。

  毕竟不法地主富商豪绅肯定有,他在潭州也杀了一些,但还是有不少地主豪绅属于正常人类,没有干什么坏事,不能乱杀人。

  因此赵骏只能讲道理。

  在第一点上,赵骏告诉地方官府,灾难过后,既然晚稻不能种植,就正是青壮劳动力无所事事的时候,那还不如雇佣他们,让他们出力。

  朝廷出钱,让他们挖山地,开田土,引水渠,修池塘。这个办法叫做以工代赈,能快速恢复生产。

  至于第二点。

  赵骏表示,正常情况下,受灾地区朝廷会免收赋税,比如淮南地区已经两年免税。

  但这个免税程度一般是看受灾的严重大小来判断。

  淮南那次受灾地区达到十多个州,让数万人饿死,数十万人流离失所,数百万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,所以会免税两年。

  可长沙这次只有潭州一州遭遇水患,大概二三十万人受到波及,淹死人数只有一千多人,至今还没有人饿死,不像淮南那次那么严重,朝廷不一定会免除赋税。

  即便免税,也是给无产的穷人免税。有产的地主,依旧要纳入税收名单里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ggtxt9.com。哥哥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ggtxt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